在海上开“杂技赛车”

发布时间: 2023-08-03     来源: 上航局

清晨的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洒向海面泛起层层金色涟漪。中交上航局“航浚5001”轮缓缓行驶在泛起白花的波涛间,此时景色虽美如画卷,但全体船员却无暇欣赏,船长乐征宇眉头紧锁遥望船头方向。

思绪回到几天前,项目部负责人上船对全体船员们开展技术交底时严肃说道:“绥中发电厂一期海运码头航道港池维护性疏浚工程位于辽宁省和河北省交界处的辽西走廊西端,这个项目是一块全新的‘新土地’,施工环境完全未知,而且施工任务重,要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还要精准布线,留给所有人的工期仅仅只有14日。”

“这14日的时间,别说完成施工任务,设备能不坏都谢天谢地了。”船长乐征宇无奈道。

随着“航浚5001”轮缓缓驶近海运码头,船长乐征宇发现通往码头的航路上纵横交错布满渔网浮标,这条航道有将近十年时间没有清理过,里面堆积了不计其数的渔网蟹笼淤泥等垃圾,一不小心就造成耙头堵塞闷死,虽然早有心里准备,但是实际情况还是比想象的要恶劣,平均每走几十米耙头就会闷死一次,这就好比走进一处“沼泽”,每走错一步都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如果操作失误,很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

知其非艰、行之惟艰。“航浚5001”轮旋即成立了攻坚小组,围绕这块未知海域开展技术攻关,在征得各方单位同意后,攻坚小组一致决定采用“高位耙头法”,让经验丰富地操耙手尽量寻找耙头施工深度的零界点,时刻注意泥泵的真空度变化,在牺牲一些泥浆密度的条件下,延缓耙头闷死的情况发生,每次单趟施工后,利用船舶掉头的时间,清理一次耙头垃圾。几位操耙手采取“车轮战”试着操作了几轮,逐渐找到了感觉。先前闷耙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就在大家刚松口气之际,施工员却急冲冲地冲上了驾驶台。

“船长,新的施工策略导致挖泥密度远低于正常值,一趟挖下来装舱量根本不够,这次的航道偏窄,无法进行原地掉头施工,如果长时间施工,效率极差,而且每次起耙,挂在耙上的渔网很长很长,一直拖到船尾,很容易绞入螺旋桨中,14天根本完成不了。”施工员苦恼道。

“要保证船机设备安全,这么长的渔网,对尾轴的安全是一个重大威胁。”轮机长郑祥松说道。

于是,一场围绕在新土地上兼顾安全、工期、环保、效益的“头脑风暴”正式启动。经过一番讨论,得出结论是:利用“航浚5001”轮灵活的机动性能,进行“正倒车施工”,再利用起耙倒车时间,对耙头垃圾再度进行清理,及时清理掉大块的渔网和蟹笼。“这就好比让驾驶员在海上开‘杂技赛车’。”经验丰富的乐征宇面露难色。

经过反复的试验和论证,快速打开了施工局面,经过一天的“正倒车施工”,船舶装舱量明显好转,施工现场的长渔网也在“航浚5001”轮强大的耙头性能清理的所剩无几。沿着这一思路,所有人配合越发默契,施工状态也渐入佳境,忙碌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转眼十多天的施工期就过去了,到了检验施工效果的时候,当乐征宇船长拿到最新水深测图,看着一个个绿色的数值,欣慰的说到:“顺利通过验收了,这是十几天来大家努力的结果,本次施工为公司在复杂水域、复杂工况下的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站在海运码头之畔,感受着夏日海风,听海浪奏响的乐曲,“航浚5001”轮全体船员们用汗水和智慧,不负所托,极大缓解了港池航道内水深不足的现状,为绥中电厂一期海运码头船舶靠离泊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