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日报》:形成共识 当好红树林的“卫士

发布时间: 2023-07-22     来源: 《湛江日报》

自去年开始,中交广航局在车板、营仔、安铺等乡镇的近岸海域宜林滩涂湿地开展红树林营造工程,同时进行生态岸线修复、生态贝礁区建设等。(7月21日《湛江日报》)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海陆交错区生产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被誉为“海洋卫士”。但红树林也很需要我们的守护,我们要当好红树林的“卫士”。

7月21日湛江日报刊发报道称,中交广航局自去年开始在车板、营仔、安铺等乡镇的近岸海域宜林滩涂湿地开展红树林营造工程,同时进行生态岸线修复、生态贝礁区建设等,目前已完成红树林苗木种植面积约1000亩,种植苗木数量约50万株。令笔者印象十分深刻的,是种林技术员的一番话——“种活一亩红树林不容易,希望大家好好保护,当好红树林‘卫士’。”

种活一亩红树林,有多不容易呢?报道中的很多细节都给出了答案——

记者是7月16日赶在台风“泰利”登陆前去红树林营造工程项目采访的。当时知道台风准备要来了,技术员其实很担心,所以有了报道中那句“虽然都说红树林是天然屏障,可以固堤护岸,但对于幼苗来说,还需要多加保护”。

此外,“红树林对于生长环境要求苛刻,土质、湿度、树苗品种等都会影响到存活率”,“为避免其他植物进入种植区破坏红树林的生长,工作人员在新种植的红树林苗木四周进行了打桩围网固土,并在苗木种植后用竹竿扶植固定”,“因靠近海边,杂草比红树林苗生长还快,每株红树林苗木都是一米间距,只能人工清除杂草”……

由此可见,“碧海红树白鹭飞”的壮美画卷背后,是用精心呵护的绣花功夫一棵一棵幼苗“描”出来的。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近年来,湛江高水平谋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奋力建设“红树林之城”,在保护、修复红树林方面想了很多办法。比如2022年以来,湛江市检察机关通过代表委员联络工作、公益诉讼观察员和“平安夜访”等机制,受理涉红树林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线索31件,立案25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4件,办理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件。今年1月30日,湛江日报就曾报道过检察官充当红树林“公益诉讼人”的创新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