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重大科技成果情况
1、超大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研制
项目针对超大型自航绞吸挖泥船整船设计与建造技术的难题和我国海域重大工程建设需求,开展了超大型耙吸挖泥船船型结构、重型桥架系统、挖泥作业定位系统、无人操控疏浚控制系统、上层建筑空气减震等系列研究,成功建造了国内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填补了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超大型自航绞吸挖泥船的空白,全面提高了我国超大型自航绞吸挖泥船的设计和建造水平。
2、绞吸挖泥船智能疏浚系统
针对绞吸挖泥船自动化、智能控制疏浚作业要求,研制了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新一代绞吸挖泥船全自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人工控制、自动控制、智能控制的自动安全切换功能,并在多个船多个项目成功应用。该技术在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优胜单位名单”中成功揭榜,经多轮专家评审和专业机构测试后胜出,在智能控制装备领域中排名第一。系统已成功安装在“新海鹤”等绞吸挖泥船,并应用于如东小洋口等重大工程。
3、超高压射流切削疏浚硬质土机理及成套技术
为了解决我国耙吸挖泥船在硬质黏土破土难、疏浚难的问题,中心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单位,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室内物理试验、现场应用试验等方法,开展了超高压水射流快速移动流动特性、淹没水射流切削硬质土机理与作用规律的研究,研制了射流系统,形成了超高压水射流切削疏浚硬质土成套技术。成果应用于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和徐圩港区件杂货作业区陆域形成等工程,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4、河湖底泥规模化板框高效脱水减量成套技术
底泥疏浚是清除内源污染有效的方法,而板框机械脱水是将疏浚泥浆快速脱水减量形成泥饼的有效途径。目前传统板框脱水处置工艺存在设备规模小、底泥处置效率低、单方处理成本较高、自动化程度低、施工场地受限的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针对板框大规模处置疏浚泥浆的技术瓶颈,联合开展了板框脱水工艺、装备集成和智能控制等研究,总结形成了河湖底泥规模化板框高效脱水减量成套技术。已在武汉南湖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重大工程中应用。
5、盾构机自动导向与掘进管理系统
通过对国内典型土压、泥水盾构机的施工工艺、掘进管理系统数据处理的机制及国外导向系统测量原理的研究,应用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成功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机自动导向与掘进管理系统,实现了盾构机掘进过程的实时监控功能。已在成都地铁17号线175机终站进行了产业化应用,并顺利贯通隧道,在南京和燕路过江隧道进行了示范性应用。
6、水运工程潮位云处理关键技术”
开展了潮位数据修复与内插加密算法研究、全球潮汐模型局部精化方法研究、GNSS后台优化应用方法研究、一船一策式精细化潮位信息服务方法研究等研究内容。并在算法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北斗高精度定位和短报文通信技术,搭建了集潮位数据管理与潮位信息服务于一体的“水运工程潮位云平台”。显著提高了潮位数据管理和潮位信息服务的信息化与数字化水平,实现了潮位数据的全链条管理,提升了潮位信息服务的覆盖范围、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7、疏浚工程气泡式防污帘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本项目同时采用基于流体体积模型和离散相模型的两种CFD(计算流体力学) 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不同水环境下多种气泡帘配置疏浚物的效果和失效情况,研究气泡帘的防污机理和防污染物扩散失效因素。同时,分别开展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验证数模研究中的所掌握的机理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应用的可行性。总结形成《疏浚工程气泡式防污帘应用指南表》,指导以色列阿什德南部港项目实施的气泡防污帘整体技术施工方案,为拓展到环保疏浚应用提供技术储备。
8、深水深槽硬岩精准破岩开挖施工关键技术。该技术原理是通过抓斗挖泥船配备破岩锤,采用RTK技术进行平面定位,依据不同水深、岩层特性预先确定破岩锤凿击排距、位距、次数及提升高度等施工参数,将破岩锤提升至预设高度后,依靠重力自由下落,运用破岩锤制动控制辅助系统精准控制凿击深度,以纵向冲击荷载破碎岩石,破碎岩面的清礁施工可将抓斗船破岩锤更换为抓斗进行,也可搭配其他挖泥船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