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深蓝,争当海洋强国建设先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中交疏浚深刻把握党史学习教育落脚点,学史力行,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习总书记海洋强国战略思想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海洋发展新模式,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夯实发展基础,不断拓展市场空间,全面打造海洋产业链,助力海洋强国战略实施。
自主研发“国之重器”,畅通海洋运输通道。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快海洋装备科技创新步伐,科研工作者成立“效率攻关”党员突击队,全体党员“亮身份、做标杆、树形象”,推动“卡脖子”技术攻关,通过独立自主研发,成功攻克海洋装备耙吸挖泥船全船疏浚装备研制技术难点,推动国内新一代3000方等级耙吸挖泥船建造升级,为畅通海洋运输通道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人工智能与海洋强国战略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海洋装备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推进疏浚装备+人工智能研发新模式,科研团队创建党员先锋岗,在广大党员中进一步深化“揭榜挂帅”机制,激发党员主动担当作为,成功自主研发新一代智能挖泥船无人操控自动挖泥控制系统,全船全自动控制+人工智能寻优,实现船舶通用安全避险和多种异常工况智能处理,助推海洋强国装备“智力”建设发展。
深耕远海养殖产业,打造优质海洋牧场。积极探索“前海+中港+后园”的现代海洋渔业开发模式,完成国内首座深海渔场、世界最大全潜式网箱“深蓝1号”的运输与安装及“深蓝2号”项目设计,深度参与国家科技部“蓝色粮仓”科技创新课题研究。承建国内首批大型半潜式海上舱养平台——宁德深远海养殖平台项目,项目成功解决了养殖平台抗风暴、阻水流、鱼体瘦身等多项业界技术瓶颈,创造性提出最优的制造工艺和安装方案,平台配备自动投喂系统、水质监测系统、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等多项核心技术,实现远海养殖智能化控制,填补了国内深远海自动化养殖大黄鱼的空白,在为我国粮食安全增添了一道“保险”的同时,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养殖产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也具有重大意义。
海上风电筑梦蔚蓝,开发海洋绿色能源。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政策要求,紧抓海上风电发展新机遇,为践行海洋强国战略增添绿色动力。参与建设国内离岸最远、水深最深的华电阳江青洲三海上风电场项目,为抢抓施工窗口,项目成立党员突击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在台风频发、海况恶劣的时期,坚守施工一线研究气象资料、组织研讨施工工艺,抓进度、保质量,大幅度提升了施工效率,确保施工节点按期完成。在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15亿度电、节约标准煤46.1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55万吨,进一步提高沿海地区可再生能源占比,对阳江打造世界级风电产业基地,加快广东省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作用,为沿海地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中交疏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