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巧做“活眼”

发布时间: 2023-06-15     来源: 上航局


“有了这样的‘活眼’,咱们施工的这盘棋呀,就全活了!”上航局江苏泰州片区项目党支部书记于建欣慰地说道。

泰州位于苏中地区里下河平原,水网密布,农村村民多临河而居。多年来,当地村民一直将生活污水直接渗入地下或排入沟渠,对当地的水系及土壤产生污染,严重影响了人居生态环境。2019年,上航局江苏交建公司来到这里,先后承接了苏中地区最大的农村污水治理工程——泰州市海陵区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PPP项目和泰州市姜堰区镇村污水处理PPP项目,将以镇村为单位,切实解决泰州市9万户村民生活污水直排问题,提升村容村貌,优化人居环境。

泰州是中国围棋的发源地之一,刚到泰州,原本就爱下围棋的于建就和项目总工程师黄东生打趣道:“你看,这一片地势像不像一局围棋,纵横交错的阡陌就是围棋的十九道,村子就像散落其中的黑白子。”要下好一局围棋,最为关键的就是做“活眼”。而对于泰州项目来说,地下管道的检查井就是施工建设的“活眼”。

面对泰州市19个建制镇346个自然村庄污水治理任务,项目团队要在整个泰州地下铺设全长约1546千米的管道系统。为了便于将来疏通,收集周边生活污水,必须每隔一段距离便设置一个犹如“活眼”的检查井。然而,由于部分建制镇施工路段交通量大,且检查井只能采取明挖施工,大小近3米,大面积开挖势必会给当地村民的生活和交通带来严重不便,检查井施工成了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重要堵点。

传统的基坑开挖一般采用放坡或者钢板桩支护,然而在村庄中施工,放坡需要加大开挖面积,受到周边环境的严重制约。而采用钢板桩支护施工又会对周边商铺、住户产生严重干扰,容易造成周围的居民房屋开裂,引发地方矛盾。“检查井这个‘活眼’不做,满盘皆输。”为了做好“活眼”,于建迅速组织项目团队开展“头脑风暴”,讨论解决方案。

起初,项目团队考虑用列板支护,但列板支护如不采用对撑则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采用对撑又会对后续检查井砌筑产生很大影响。随后,大家又考虑不支护垂直开挖,快速施工,缩短基坑边坡暴露时间,但这是一种完全寄托于无防护基坑边坡在施工作业期间不发生坍塌的侥幸。整个工程建制镇有上百个检查井,一旦坍塌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这时,曾做过桥梁项目的黄东生提出了一个令大家眼前一亮的想法,“桥梁灌注桩施工的第一步就是埋设护筒,易塌地层采用全护筒钻进,我们是否可以把这样的办法借用到检查井施工中呢?”黄东生的提议让大家拍手称快,决定一试。于是,项目团队开始围绕钢护筒支撑效用、体积大小和制作成本等问题,不断试验改进。经过多天努力,在对细节进行10余次调整之后,一套成熟的钢护筒支护方案新鲜出炉。项目通过起重设备将定制的钢护筒埋入地下后,利用钢护筒对基坑土体的横向支撑作用,确保基坑周边土体稳定,使工人可以在筒内安全砌筑检查井,切实解决了小范围内检查井安全施工的问题。

“这个钢护筒是我们自己制作的,可以根据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进行分节定制,每节长度1~2米,最下面一节在管道位置开孔,不仅高效方便,还能循环利用。”黄东生介绍道。除了可以支挡土体外,钢护筒还能防止基坑四周地下水渗透,有效降低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如今,海陵项目建设期任务已全部完成,姜堰项目也已完成大半,项目总管道铺设长度可绕中国最大内陆湖青海湖4圈半,日污水处理量近万吨。此外,项目在进行污水治理的同时,结合所在地原有风貌,对污水处理终端处进行了景观提升,建造了一座座“花园”,打造出了田园生活、乡土文化与休闲娱乐一体化的新型村庄模式。

“以前污水都往下水管道排,一到夏天就臭得很。现在好了,不仅没有臭味了,还有了小花园,我们村每天晚上都在这里散步呢。”听到村民对项目的认可,于建知道,这盘棋他们下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