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13小时,崖门项目跨海航道管线“双龙”浮水

发布时间: 2023-07-25     来源: 广航局

清晨四点,天还是灰蒙蒙的,崖门出海航道项目建设团队35人、4艘辅助锚艇、1艘抓斗船、2艘交通船及2艘警戒船已在临时码头蓄势待发。

崖门出海航道项目是交通运输部和广东省水运重大工程,中交广航局承建的YMEQ3标段航道里程约53.284公里,工程主要施工内容为疏浚工程,总疏浚量约两千万立方米。该工程建成后,将大幅度提升附近流域的水运服务能级,进一步完善珠三角西部地区的航道网络体系,为西江流域提供更加高效的出海通道,助力江门市和西江沿线区域实现沿海、沿江经济快速发展。

如今,项目建设即将完成基建期“最后一公里”,“华安龙”已提前完成吹填任务,两条布设在海底用于吹填施工的约3公里跨海航道管线(沉管)也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为保障管线调遣任务顺利完成,项目部精心策划,制定沉管撤离方案,利用气象窗口预报保障系统,进行天气、海况预判,协调海事局论证和航道封航时间通告,最终获得14个小时的封航作业条件。

面对现场涨退潮急、起吊作业风险大、封航时间短、作业时间紧的局面,建设团队全力备战。打气组同时打开两条沉管的压缩机阀门,以10bar气压“疯狂输出”,沉管一节接一节地冒出水面,不到1小时,两条沉管起浮长度均已超过500米。“按目前这个速度,3个小时内可以把两条沉管完全起浮。”经验丰富的管线老员工关羡伟高兴地说。果然,3个半小时以后,位于富山工业区的沉管已全部起浮。

但此时,另一条位于出海口自直挖段处的沉管被海底泥沙掩盖过深,迟迟未出现起浮状态,哪怕启用辅助锚艇进行起吊配合,沉管仍纹丝不动,并且出现串气现象。“现在正是退潮,气流流动慢,”关羡伟分析道,“而且辅助锚艇作用也受横流影响。”“启用大吊力抓斗船!”项目党支部书记、技术负责人刘永彬果断下达指令。抓斗船有四锚定位,起吊稳、吊力足,通过抓斗船和辅助锚艇前后配合起吊,一节又一节的沉管终于冒出来了,活像一条“巨龙”在千呼万唤下,终于浮出水面换气。

16时30分,距沉管全部完成起浮还剩300米,但这是被泥沙埋得最深的部分,直接起吊可能导致沉管的法兰头断裂脱落。掩埋过深、潮流变向、管线弯曲、起浮受阻,这是起浮沉管施工从未遇到的局面。

刘永彬召集各班组长,逐项分析讨论,决定把已经起浮的沉管断开拖到锚地,使全长1300米的沉管缩短至300米,减小管道因潮流而弯曲的幅度,降低起浮阻力。沉管减负后,打气组和起吊组转移战地,从沉管另一边管头打气,抓斗船和辅助锚艇配合,多管齐下,终于在封航解除前一个小时,将剩余沉管全部起浮。

任务完成,项目建设团队在欢呼声中收兵鸣金。落日余晖映照着延绵的黑色“巨龙”,它将前往下一处海域,续写吹填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