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走近“天鲲号”上的“电话爸爸”

发布时间: 2022-06-21     来源: 光明日报

 6月19日,父亲节这天,《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电话采访了中交疏浚天航局“天鲲号”轮机长王东,记录了这位“电话爸爸”的典型奋斗故事。现全文转载如下:


 6月19日,伴着初升的太阳,“天鲲号”上新的一天开始了。

 锋利的绞刀“啃”碎海底坚硬的岩石,海沙随即被吹填到十几公里以外的地方……船员们各司其职,疏浚作业有条不紊,一切如常。

 但轮机长王东的内心,却如同翻腾的海浪,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43天。”他说。

 43天,是王东的儿子出生的天数。但是,他只在电话里见过孩子——他已经在船上连续工作6个多月了。

 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对很多人来说,在这一天阖家欢聚、父子相拥,是再寻常不过的生活。 但对“天鲲号”团队来说,只要在执行任务期间,别说是父亲节了,春节也要正常工作。

 “什么都能停,就是船不能停。”王东说,“天鲲号”这样的巨轮,停工一天,就意味着几百万元的损耗,“在船上作业,人是要配合设备的,设备不停人就不能停。”

 2021年12月,王东和同事们一起,登船远赴离国近万里的极寒海域执行工程任务。

 上船时,他心里就清楚,这次远航至少得6个月时间起。

 “最迟明年3月底,我就能回家。”临行时,他却信誓旦旦地跟妻子这样说。

 转眼到了2022年3月,正是工程吃紧的时候。这时,他跟妻子说实话了:“你看,任务这么紧,我也离不开呀。”

 到了4月,他又对妻子说了实话:“现在疫情影响,航班熔断,没有飞机,我回不去呀。但你放心,5月里公司有包机回国。”

 “这么多年了,我就是这样被你哄哄骗骗走过来的。”5月7日,临进产房前,终于确认王东不能回国后,妻子在电话中无奈地说。

 王东和妻子,是大学同学,但不同专业。“毕业后,因为我被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录用,我们俩一起来到天津定居,她在一所小学当数学老师。”王东说。

 刚参加工作,王东就来到了赫赫有名“天鲸号”,每次执行任务,都要几个月回不了家。

 妻子想抱怨,但架不住王东态度好:“最多两年,我就换岗到陆地。”诚心诚意的话语,成功打动了新婚妻子。

 转眼几年过去,王东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换岗没实现,但女儿出生了。

 又要忙工作,又要带孩子,妻子开始清醒了,坚决要求王东赶紧换岗。“最多10年,我肯定换岗。”王东的话语更诚恳了。

 2017年,王东果然换岗了,换到了正在建造中的“天鲲号”,并出任轮机长。

 作为下水诞生便备受瞩目的“国之重器”,“天鲲号”是创造多项世界第一的“疏浚旗舰”。因为拥有世界先进的操作系统和装备实力,“天鲲号”团队承担的任务都是“硬骨头”工程。

 “我们日常面对的都是极限工况,比如超硬岩、超远距离输送、极寒天气、极限海况等。完成任务,必须拼意志、拼速度、拼协作。”身为轮机长,王东不仅要24小时待命,每当危急时刻,又总要冲锋在前。

 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王东的工作,日益带有“光环”。

 家国之间,身为人民教师的妻子还能怎么样呢?慢慢地,她也打消了让王东换岗的念头。

 投产几年来,在一项项重大工程中,“天鲲号”转战数万公里,创造了享誉全球的“中国速度”,大幅提升了我国在世界疏浚舞台上的话语权。

 问题来了,“天鲲号”上,只有王东一个人在“哄骗”妻子吗?

 “其实所有人都是这么做的。”王东说,“在船上,家里出什么事也帮不忙,只能靠好言好语、‘连哄带骗’,让另一半心里好过一点。”

 事实上,在“天鲲号”上,王东也不是唯一的“电话爸爸”。5月初,水手郭伟普也当了父亲。对孩子而言,他也是一个只能在电话中见到的爸爸。

 “在‘天鲲号’上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我们能时刻感受到,自己的工作与国家民族事业是融为一体的。”王东说,“也正因为如此,家人虽然嘴上抱怨,心里还是支持我们的。”

 父亲节这天,王东照常忙碌,午休时间才与儿子视频了一会儿。小家伙圆鼓鼓的脸庞占满了屏幕,咿咿呀呀的童音仿佛天籁。

 “辛苦你了老婆,我很快就能回家看你们了。”王东对妻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