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文苑 | 天航局初震: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以青春之我为百年红船永续光亮!

发布时间: 2021-08-02     来源: 天航局工会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

坐标上海梧桐掩映的道路上,沿街一幢小小石库门静静伫立。黑漆大门,青砖粉线,屋角红旗飘扬,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夺目。兴业路76号,当年的望志路106号。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就在树德里石库门楼下课堂。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习近平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启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我们走的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让我们把时间的表盘拨转到百年前的那个仲夏,1921年7月30日中共一大举行第六次会议的现场。这一天会议刚刚开始,一个穿着灰色长衫的中年男子就闯进了一大会场,当时这个门上有一个布帘,他拨开布帘向四周张望了一圈。这个陌生人的到来引起了大家的警觉,暗探的闯入使得会议被迫中断,代表们迅速分头撤离。十几分钟后,法租界巡捕包围并搜查了会场。幸好一大的讨论稿改的比较乱,在一个抽屉里没有被发现。意外的事件打乱了原定的议程,怎样顺利完会成为摆在代表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商议,代表们认为上海已不具备继续开会的安全条件,大家最终决定到嘉兴南湖租一条游船,部分代表以游客的身份继续进行会议。

在这艘游船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完成了全部议程,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成立了以陈独秀为书记的中央临时领导机构——中央局。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会议结束后,与会代表们悄悄离船,当夜分散离开了嘉兴。他们把革命的火种带到全国各地,中国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全新的篇章。

胡乔木曾写道,“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但是中国的伟大事变在实质上却开始了。”毛泽东在总结党的创建历史时曾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曾引用《庄子》里的一句话,“其作始也简 其将毕也必巨”,意为有些事情开始时极其微小,后来逐步发展壮大,最终成就一番伟大事业,这可以用来说明是有生命力的东西,有生命力的国家,有生命力的人民群众,有生命力的政党。这句话正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

回顾当时参加一大会议的国内代表,他们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这13人平均年龄28岁,一大代表的主体结构特点是年轻化、职业化、知识分子化,身份结构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信仰的知识分子,教师、编辑、记者或学生等职业。这些青年人在遭到租界巡捕袭扰的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在辗转到嘉兴游船上秘密开会的那个时刻,在那些个我们知道或不知道的蕴藏无数艰难险阻的暗夜。他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他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他们可能也没有想到会从这里出发,点亮中国。这些青年人,用青春之我创造了青春之党、青春之中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需要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的接续奋斗。青年之奋斗更为炙热、更为蓬勃有力、更为至关重要。知所从来、方明所去。回顾党的百年征程,我们青年应学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在这个时代的“大有可为”和“担当作为”,将百年党史的伟大血脉力量赓续到党的理论学习中去、延续到自我革命和发展中去、延续到勇担时代重任的奋斗行动中去,让中共一大的“其作始也简”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其将毕也必巨”,以青春之我为百年红船的前路航程永续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