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风采 | 当竞赛的浪潮在船上涌动——记中交疏浚2020年度“六比六创”劳动竞赛“优秀建设者”、天航局“天骅”船船长郭永伟

发布时间: 2021-08-02     来源: 天航局工会

2008年的盛夏,郭永伟登上了“津航浚216”船的甲板,从此他与疏浚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扎根施工生产一线13年来,郭永伟只陪家人一起度过两个春节,每一次,他都是在公司需要他的时候选择了留下,用辛勤的汗水奉献着无悔的青春。2021年3月,郭永伟获评中交疏浚2020年度“六比六创”劳动竞赛“优秀建设者”荣誉称号。面对公司的肯定和同事的祝福,他却谦虚地认为“我只是在合适的时间,用公司搭建的平台,做了应该做的事。”

2020年,“天骅”船参建南通海门港新区绿色精品钢铁产业基地项目。工期紧、任务重,业主只给了五个月的时间,而吹填量至少要达到509万方才能满足吹填土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给地基处理留出土体固结期,这就要求进场的两艘绞吸船施工日产量必须达到3.6万方。

而此时,郭永伟刚刚就任“天骅”船船长兼船舶党支部书记,面对“疫情防控”和“赶工达产”的双重挑战,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郭永伟深知,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激发“天骅”船员攻坚克难的劳动热情。

2020年4月,中交疏浚全面启动“六比六创”劳动竞赛。借此机会,郭永伟在“天骅”船内部组织开展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安全生产攻坚战专项劳动竞赛,“零感染、零事故是最低标准,抢进度、保指标是基本要求,只有做到稳生产、创效益才能算是完成目标。”郭永伟这样解释道,“总结起来就是‘不出事、办成事、事办好’。”

为了保证船舶疫情“零感染”,郭永伟主动肩负防疫主责,一方面向全员宣贯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带头组建疫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编制、践行《疫情防控专项处置方案》;另一方面不断更新完善船舶疫情防控措施,定期开展疫情防控演练。短时间内,在船舶上建立起了船岸交流、船员换班、人员登船、防疫物资、饮食安全、清洁消毒等一系列制度和台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体系,牢牢筑起疫情防控高墙。针对个别地域不时爆发的小规模疫情反扑,郭永伟带头坚守岗位,主动暂停休班,并努力协调此类地区在船船员暂停休班、在家船员暂停返岗,严格执行公司规定,并做好相应船员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及时化解因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给个人带来的身心问题。

考虑到疫情期间公司各部门不能上船指导检查,郭永伟就带着船舶班子和船舶安全劳保小组开展自检自罚自改,严抓各项安全投产管理制度,增大检查频率、加强安全巡查,在船员队伍中牢固树立安全施工意识,确保竞赛期间安全生产。

做好“不出事”的准备,郭永伟将目光又对准了如何“办成事”。面对海门东灶港泥塘、土质、排水、杂物等困难,郭永伟成立“天骅”船劳动竞赛领导小组并担任组长,优化和调整了班组竞赛实施方案,以“生产率、时利率、班组产量”三项主要指标进行评比,层层细化分解至每班每岗并于各班组签订生产责任书。每日1次对比分析和班组交流,每月1次总结评比,郭永伟还对落后班组进行了2次谈话和多次对标辅导,通过“日保周、周保月、月保年”的方式,确保天骅全年施工管理质效持续提升,生产率从1900m3/h不断提升至2700m3/h,远高于每小时1950方的预设指标。8月份,“天骅”船创下海门东灶港施工以来单岗产量25485方、单日产量89180方的新纪录,提前6天完成一港池5-6区施工任务、提前一周完成一港池7区施工任务。

郭永伟深谙时间对于船舶增效的重要性,他一方面加强机甲班组、船岸配合,提高交叉时间利用率,减少停工频率和时长;另一方面他通过试挖了解施工工况条件、土质泥层特点,研制了适用于当地工况的防石环,而“天骅”船在海门工程中,曾先后三次3次优化施工工艺,船舶时利率得到显著提升。11月份,天骅在“挑坝施工”恶劣工况下,始终保持高效运转,创下了日运转20小时以上的挑坝施工运转纪录。

“不出事”和“办成事”并没有让郭永伟感到满足。他组织制定了动态考核评定标准,设立竞赛看板,对班组生产数据统计上墙,定标定准,分项竞优,明确以“岗均产量、生产率、时利率、万方油耗、小时油耗”为考核指标,通过班组“专项奖”与班组产量挂钩的竞赛机制激发全员的竞赛热情,并严格监督。

在郭永伟的带领下,2020年“天骅”船在有效的施工期间内,全年平均生产率为2012m³/h,平均时利率为87.89%,完成工程量813.18万方,工作量11312.44万元,在公司绞吸船效益中首屈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