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风采 | 心中有把无形的“尺”——记中交集团、中交疏浚2020年度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工人先锋号”天航局盘锦项目
“盘锦10万吨级航道工程,是我们最擅长的传统项目,打好工程的攻坚战,再展天航雄风,大家说有没有信心!”此刻会场响起震耳的回应“有!”在工程动员会上,当天航局盘锦项目部经理李明洋下达命令后,大家热情激昂,跃跃欲试,都憋着一股劲儿,决心把盘锦航道工程做成一个业主满意,质量上乘的优质工程。
盘锦港荣兴港区10万吨级航道工程项目是天航局2020年最大的传统主业疏浚项目,为辽宁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内容包括将现有的5万吨级航道进行加宽、浚深,改造成10万吨级航道。
在22公里长的航道上施工,要保障边坡整齐,底部平整,可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业主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非常高,即便有着多年项目经验的李明洋也感到了压力与挑战,但面对造福盘锦,振兴老工业基地这个光荣的使命,他毅然地对项目的全体参建人员下达了死命令,“这次我们都肩负着光荣的使命与责任,航道整体的质量要严丝合缝,要像用尺量出来的一样,而我们每个人就是那把无形的‘尺’!” 这把“尺”就是大家的责任,大家细化分工,面对恶劣的条件扎实苦干,人人都用心中的这把“尺”为工程的质量提供着坚实的保障。
盘锦工程的施工难度就在于航道长,需7-8艘自航耙吸船分段作业,并且边通航边施工,这样一来船舶的避让又增加了工程难度系数。挖泥船间的对接部分也是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难点。
盘锦项目团队从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对工程的重难点进行了周密的规划与探索。在边坡的施工上,根据当地的土质,设计了1:5的坡比,让其在自然分层塌方后形成自然边坡,并预留1米的质量层,这样既减轻了船舶的施工难度,又较好地保证了边坡的完整;在保障航道底部施工平整度上,采用“拉抽屉”和“之”字型结合的方式,确保船舶双耙的覆盖面。
疏浚工程,尤其是航道自航船的疏浚,最重要的就是测量后获取的航道地形资料,让施工有据可依。项目团队决定加大测量的密度,依据不断翻新的测量图纸来校正施工的质量。项目总工程师朱海涛说:“测量没有技巧可言,只有不停测才能保证施工质量,大家只能苦干加苦干。”
每天的深夜,项目部的灯光总是亮的,大家集中在一起,对一天的施工成果进行探讨与纠偏,针对问题不断改进施工的细节,探索新的施工工艺,大家用心中的那把尺一遍遍地丈量、校准。
2020年9月初,在项目部的“质量月”启动仪式上,项目经理李明洋提出:“质量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项目某个人或某个部门能完成的,它必将是项目全员长期以来共同努力的成果。”盘锦项目设有五个部门,围绕工程的施工,各部门之间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沟通机制以及长期质量考核的办法。
吴学波从前是一名资深的船长,目前在盘锦项目担任安全总监,他说“项目部门间通力合作、全力提升施工质量的同时,安全才是最大的保障。”每天早上8点,他都会在项目微信群准时发布消息,通知大家未来3天的气象,相关部门根据天气安排施工,全项目统一布局,力求效率与质量达到最大化。每周例会上,大家会把日常配合中出现的空档找出来,分析原因寻求方案,极力做到无缝衔接,合力担起提升质量的重任。
自工程开工以来,盘锦项目在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修正,长期磨合下来形成了特有的默契和对质量的执着,盘锦项目人员心中的那把无形的“尺”已越来越精准,越来越契合。当地政府多次对项目施工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天航人重视合同守信誉,也感谢天航人对盘锦人民作出的贡献。